【始知山水有姻緣,笑嘻患難總相從】
一一齊白石與豐都胡寶珠的一段奇緣
.png)
登錄/注冊后可查看大圖
豐都雙桂山良緣亭
胡寶珠(1902.9.16
一1944.1.5):清光緒二十八年壬寅八月十五
中秋節生于四川省豐都縣社壇鎮胡家沖轉斗橋。重慶市于1997年成立直轄市,豐都縣劃歸重慶市后為重慶市豐都縣。父親胡以茂,是個篾匠,母親早逝,有個姐姐嫁給了朱姓人家,有個弟弟名叫胡海生,與在北京的姐姐胡寶珠久未聯系。
.png)
登錄/注冊后可查看大圖
齊白石與胡寶珠 .png)
登錄/注冊后可查看大圖齊白石與家人1919年經
曾任四川宣慰使的胡南湖介紹,將十八歲的家中侍女胡寶珠許配給五十七歲國畫大師齊白石為繼室。照顧白石起居,為其磨墨鋪紙,掃地漿衣。舉案齊眉,相敬如賓。生育有齊良遲、良巳、良年、良憐、良歡、良芷、良末四男三女。在齊白石78歲的時候,生了第7個孩子。所以取名 “良末”,意即最后一個孩子。但是,在齊白石83歲的時候,胡寶珠又懷孕了,因為高齡難產去世。齊白石和胡寶珠夫妻恩愛,相濡以沫。夫妻相依相伴25載里,胡寶珠無微不至地照顧齊白石。讓齊白石能夠靜下心來創作,畫出了許多的驚世之作。這一階段被外界稱為齊白石二十五年黃金創作期?梢哉f,齊白石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之高的成就,和在背后默默支持他的胡寶珠有很大的關系。
.png)
登錄/注冊后可查看大圖
胡寶珠洗硯磨墨,齊白石提筆作畫
.png)
登錄/注冊后可查看大圖
齊白石悉心指導胡寶珠作畫
胡寶珠天資聰慧,耳濡目染,臨摩齊白石作品維妙維肖。寶珠勤勉,某日,竟能臨仿白石畫作。一日,齊白石看桌上一幅《群鵝圖》,以為是自己所作,揮筆署款,并連鈐三印。一天后,發現是妻子的臨摹之作,于是題跋更正:“此小幅乃寶姬所臨”。后來,寶珠又作一幅《群蝦圖》。白石老人欣賞之余,喜憂參半。喜者,夫人構圖著色酷似自己的親筆;憂者恐人散布流言蜚語說齊白石作畫有夫人代筆之嫌。齊白石在《群蝦圖》上題跋:“此幅乃內人寶珠畫,可與予亂真……予使寶珠棄畫,因恐人猜疑替老夫代作”。時年82歲的齊白石還寫上“當語兒輩珍藏”。
.png)
登錄/注冊后可查看大圖胡寶珠初學繪畫 .png)
登錄/注冊后可查看大圖胡寶珠畫作寶珠見到齊的作品多了,漸漸地也能指出筆法上的工拙。齊每創作一幅畫后,只要沒旁人在場,他總叫胡寶珠來品評,齊擇善從之。并且能夠識別市場上的仿冒齊白石的假畫。對此,齊白石曾有詩作加以記述。其一:誰叫老懶反尋常,磨墨山姬日日忙,手指畫中微笑道,問鷗何事一雙雙。其二:休言濁世少人知,縱筆安詳費苦思,難得近朱人亦赤,山姬能指畫中疵。 .png)
登錄/注冊后可查看大圖齊白石題畫 .png)
登錄/注冊后可查看大圖 齊白石《丙子日記》齊白石與胡寶珠曾于1936年春,借游峨眉,船過豐都,擬回社壇老家尋根
祭祖。齊白石在《丙子日記》中寫道:“
十五日(1936
年5
月5日.
丙子鼠年閏三月十五日)時過豐都,泊嘉州。得四絕句并敘。丙子春,將游峨眉。舟過豐都,乃寶姬生長地,遂隨姬人上母墓。
其一:看山訪友買扁舟,載得姬人萬里游。聞道寶珠生長地,愁人風雨過豐都。其二:為君骨肉暫收帆,三日鄉村問社壇。難得老夫情意合,攜樽同上艸堆寒。其三:從來生女勝生男,卅載何須淚不干。好寫墓碑胡母字,千秋名跡借方三(謂方鶴壽名旭)。
其四:始知山水有姻緣,八十年人路九千。不是衰翁能膽大,峨眉春色為誰妍。《慰姬人》:笑嘻患難總相從,萬里孤舟一老翁。病后清癯怯風露,夜船窗隙紙親封。”
.png)
登錄/注冊后可查看大圖齊良芷作品 .png)
登錄/注冊后可查看大圖 1988年齊良芷在豐都
1984年,出于對母親的懷念,
白石小女齊良芷只身來到豐都縣母親胡寶珠的老家,去追尋母親的足跡。齊良芷在豐都縣委、縣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支持下,尋找母親老家的遺址與親人。為了表示對豐都領導的感激之情,齊良芷向豐都縣委、縣政府捐贈了多幅作品,并建議在豐都的名山——重要的旅游地建造一座 “良緣亭”
或紀念館, 以資紀念齊白石與胡寶珠喜結良緣。并表示愿意捐款贊助建亭。齊良芷回豐都尋根問祖,在豐都滯留七日。祖墳多為土堆,亦未立墓碑。因時代久遠,長期失聯,尋親無果而返。“良緣亭”在
豐都雙桂山建成,1988年豐都首屆鬼城廟會期間,齊良芷
帶著畢業于北京畫院的女兒媛媛再次來到母親故鄉。千里迢迢為謁祖,福地豐都來進香。故地重游,手撫“
良緣亭”
柱,眺望長江東去,熱淚盈眶,感觸良多。秉承白石遺愿,齊氏畫派已是代代相傳且已發揚光大,藉以告慰父母在天之靈。 (鄭瑞舜
撰文15803690199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