飛龍洞瀑布,位于董家鎮關圣場村九組飛龍洞,為豐都北岸著名景觀。
.jpg)
登錄/注冊后可查看大圖
飛龍洞瀑布 拍攝:杜曉波
斑竹河的水流至此俯沖而下,飛流直瀉深谷,驚濤拍岸,聲若虎嘯龍吟。瀑布下面巖石自然形成了巨大巖洞,當平靜悠悠的河水流到巖口,河水便脫巖飛瀉而下,飛瀑空懸,響聲振耳,整個池潭水霧彌漫。若遇晴天,彩虹橫跨,飛龍洞瀑布真有“飛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銀河落九天”的美感。瀑布流水奔流而下,然后匯入到了長江一級支流渠溪河。
.jpg)
登錄/注冊后可查看大圖
飛龍洞瀑布 拍攝:鬼城熊二
傳說很久很久以前,在飛龍洞巖石上面,有一座廟。廟里有一位和尚,名叫孫真心,他在寺廟墻壁上畫了一條巨龍,當他畫龍的眼睛時,巨龍全身擺動,和尚見此驚呼,“莫非你要走哇?” 巨龍點頭三下,忽然狂風大作,暴雨傾盆而下,一會兒池潭的水涌到巖口,巨龍一下飛往池潭,躍入水中,故此地得名飛龍洞。
.jpg)
登錄/注冊后可查看大圖
飛龍洞瀑布 拍攝:鬼城熊二
據《豐都縣志》記載,飛龍洞飛瀑三跌成潭(灘)。洪水季節,一潭飛瀑寬29.3米,高62.6米,瀑下潭面面積2563.4平方米,深32.5米;二潭瀑布高31.5米,潭面面積約500平方米,深約10米;三潭瀑布高10.4米 ,潭面面積250平方米,深約6米。各潭中盛產魚蝦。
清乾隆35年(1770年)四月,有兩位高僧遠道而來游覽此洞,即興題《飛龍洞賦》于壁。賦云:“玩飛龍洞之地兮,前有層巖千仞……洞有三焉兮,險而水深百尺。兩怪石而生衣毛兮,俯察焉孰不魄散而動搖。煙滾滾如虎吼山崗,霧蒙蒙而風波浪涌。忽焉而魚躍于淵,忽焉而鳶飛戾天?淝锊幌⒅屣L霹靂,高帝都萬倍之鐵壁鋼墻,此乃飛龍蟠眠之所,果非哲人戲舞之場”。
.jpg)
登錄/注冊后可查看大圖
飛龍洞瀑布 拍攝:何良樹
飛龍洞瀑布中隱藏著巖洞。洞內寬闊,能容數百人。巖洞從上往下逐漸向里傾斜凹陷,水潭靠近懸崖一邊的岸邊,向里逐漸向上,形成一斜坡。瀑布、懸崖、斜坡圍成了一個三角形空間,在懸崖的底部有一條小路。行人通過時,前面瀑布濺起巨大水花,震耳欲聾,產生的水霧不停地向里面擴散,酷似《西游記》中孫悟空的水簾洞。
瀑布口上面有石橋,由數十根條石橫跨橋墩砌成。通常情況下,河水從橋下流過,兩岸居民從橋上通過,夏日水漲將橋淹沒,行人可從瀑布下面繞道洞中過河。故有“枯水行人橋上過,漲水行人橋下行”的說法。
解放前,若遇天干,人們便籌糧籌款,請來道士,帶著佳肴美酒到飛龍洞念經求佛,叩頭作揖,求龍降雨。在巖上河水旁建造飛龍寺,寺中有鑄鐘銘記飛龍奇跡。
1982年,飛龍洞一帶有三個多月時間長期不下雨 , 飛龍洞瀑布下深潭也漸漸斷水 ,每日中午十二時 , 站在巖石上面,看到有像龍一樣的東西在池潭里來回游動 , 引來了許多人在瀑布口鳥瞰那池潭,誰能解開這個迷?有人想把飛龍洞池潭的水抽干看個明白,但附近一些老年人說:“天再干,也不能去動飛龍洞水喲,免得惹怒了妖龍作怪, 附近百姓遭殃!
.jpeg)
登錄/注冊后可查看大圖
不信邪的當地人唐永澤、魯鮮達、何昌明等人下決心要搞個明白,一則可以幫助大家破除迷信,二則還會捕到一些魚蝦。主意打定后,他們便邀約了六七個人,先是用水管抽水半個月,后用十二馬力的柴油機抽水十五天。從正月開始,日夜抽水整整一個月時間,原本靜悄悄的飛龍洞變成了機器轟鳴,人聲嘈雜,熱鬧非凡的地方。
飛龍洞抽水破迷信捕魚蝦的消息不脛而走,周圍的鄉民們成群結隊地來看熱鬧和稀奇。甚至有從豐都、忠縣、墊江等地趕來的人,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來看熱鬧,最多時一天達到三萬人。當水被抽干時,只見魚蝦,不見飛龍,人們終于承認飛龍洞有龍的說法只是一個傳說。
上世紀七十年代,當地人利用瀑布流水,在石橋處加壩蓄水,在瀑布口旁邊建起糧食加工房,對稻谷、玉米、麥子等糧食進行加工。上世紀八十年代末,因飛龍三級電站的建設,在石橋處再次加壩提高了蓄水位置,攔截引水用于發電,造福人類,除非大暴雨,瀑布只有細水長流了。